成都干砂浆的运用,施工现场不再扬尘满天!
日前,从成都市散装水泥办公室获悉,2013年成都市散装水泥应用共减少粉尘排放61.4万吨、二氧化碳排放76.1万吨、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0.44万吨。
仅是建筑工地,一个城市每年应用散装水泥、预拌混凝土、预拌砂浆就能减排上百万吨,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许多人还并不熟知的“幕后英雄”,即以预拌砂浆、预拌混凝土推广为核心的散装水泥工作。
自2006年起,成都市率先于全国开展“自选”动作,并不断刷新“成绩单”,从2010年以来,成都市预拌砂浆使用量、产能比、增长规模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生态文明已成为这个时代的“热词”;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,传统建筑业要向现代新兴产业转型,成都市散装水泥、预拌砂浆事业也行至关键处。
以“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”为指导,围绕“科学治尘”、改善大气环境,紧紧抓住产业支撑、技术引领、项目应用三环节,成都的探索永无止境,不断为治理雾霾天气、建设碧水蓝天的美丽成都作出新贡献。
A
双重任务 绿色生态与产业升级
机声隆隆、水泥粉尘漫天、混凝土和砂浆四处撒……这是过去建筑工地的“标志”,施工扬尘直接影响空气质量。
在成都市决策者看来,散装水泥事业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息息相关,可定义为建筑行业中最前端、最基本的环保因子,意义十分重大。因此,今年以来,成都市关于“绿色环保”的多个重要文件如《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》、《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》等频频提到“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、砂浆”(以下简称“禁现”)、“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,制定散装水泥发展规划”等要求,便不足为奇。
数据显示,2006年至2013年,成都通过“禁现”,共减少粉尘排放300多万吨,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近400万吨、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近3万吨。另有试验证明,应用预拌砂浆的施工工地,可吸入颗粒较国家标准值降低73%,噪音较国家标准值降低6.7%。
今年初,成都市首次出台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,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与推进建筑工业化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,也将引领散装水泥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。
事实上,“禁现”与上述两者的关系都十分密切——绿色建材产业的培育和发展,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,也是推进绿色建筑的保障。作为建筑三大材之首的水泥基材料,更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材料,以水泥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工业化、预制化生产和建筑中使用预制化产品方量(率)是衡量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指标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散装水泥工作已经被赋予了绿色生态与产业转型的双重任务,也再次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。
B
预拌砂浆 不断刷新推广成绩
在成都市委、市政府的支持下,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大步向前,领先于全国的探索与创新层出不穷,取得的成绩也不断自我“刷新”。
2013年,成都市城建委、散装水泥办公室将“禁现”作为建设绿色建筑、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工作,散装水泥供应量达1253.89万吨、供应率为77.6%,超额完成省住建厅下达的目标;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73%,同比提高8%;预拌混凝土统计使用量约2831.48万立方米;预拌砂浆产销量331万吨,同比增长47%,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。
不难发现,这一阶段,预拌砂浆得以快速推广。在中心城区,“禁现”全覆盖得到强化,成都市城建委联合多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检查。温江、新都、新津、蒲江等将“禁现”扩至全域,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、郫县、崇州、彭州也进一步扩大了“禁现”范围。
在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,邛崃市大力推广散装水泥,水口镇公龙岗安置点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山区农村预拌砂浆示范项目,杜绝了现场搅拌过程,有效地保护了环境。
预拌砂浆产业有序发展。去年,成都市下发《关于对预拌砂浆企业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》,将公告管理升级为备案管理,增加区(市)县管理权限,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;成立成都市预拌砂浆协会,搭建了政府、企业沟通平台,建立行业自控约束机制。2013年,全市备案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达21家,产能达1055万吨,同比增幅达73%,实现销售产值7.8亿元,预拌砂浆产销量、产值、产能比以及设备、设施规模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。
长效管理模式进入信息化、集成化。去年,成都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以市城建委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及视频实时监控综合系统”为依托,运行了“成都市散装水泥信息管理平台”,全市各(市)县及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全部建成“散装水泥监控管理系统(区县版)”并投入运行。散装水泥信息化监控管理系统将数据采集、材料使用监控、专资清退等进行了信息数据化的有效集成,初步建立水泥基建材使用档案,为下一步水泥基绿色建材的质量管理追溯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。
C
抓住机遇 开拓新的未来
尽管成绩斐然,成都的散装水泥工作尤其是预拌砂浆推广仍有巨大空间。
今年,成都将以“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”为指导,围绕“科学治尘”、改善大气环境,紧紧抓住产业支撑、技术引领、项目应用三环节,认真落实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、砂浆的规定,中心城区及二、三圈层区(市)县散装水泥使用率要分别达到86%、70%和65%。
从产业的角度来看,引导水泥基材料产业多元发展、干混砂浆进入家装领域既是趋势,又是突破点。今年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产业升级的要求,预拌混凝土、预拌砂浆两个产业将以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为抓手,引导产业向高端化、规模化发展,不断满足应用市场的绿色施工和成品化需求。鼓励有条件的混凝土企业、预拌砂浆企业向生产水泥基装配式构件转型,为住宅产业化发展提供优质产品。同时,建立水泥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,培育可持续发展的高端产业。
监管方面,全域深入推进“禁现”,二、三圈层形成闭合监管体系。制定《成都市散装水泥发展规划》,建立绿色建筑水泥基材料生产和使用的指导纲领,夯实全域“推散”政策基础。按照要求,各区(市)县“禁现”范围逐步扩展到全域,发挥“禁现”闭合监管优势,加大执法检查力度;发挥“散装水泥监控管理系统”从生产到项目应用的数据采集、统计、分析功能,形成建设项目材料用量、过程管理、专资清退档案,并将此作为市城建委年终目标量化考核的重要依据;建立水泥基绿色建材质量管理追溯体系、激励和惩戒机制。
可以预见,在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大力发展的背景下,在全国建设绿色、环保、低碳的宜居环境要求下,通过成都市城乡建设者的继续努力,成都散装水泥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,这也必将为成都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作出更大的贡献。